无家可归:其根源何在?如何终结这一现状?

  • 伦敦举办了一场展览,旨在提高英国人“对无家可归问题的认识,并激发人们对终结无家可归现象的乐观态度”。
  • 世界各地的人们因各种原因和形式遭遇无家可归,据估计,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居住在不适当的住房中。
  • 世界经济论坛的《重塑可负担性:包容性和宜居城市的干预措施》报告汇集了有关如何通过土地利用、可持续社区和包容性设计使城市变得可负担的想法。

2013 年,大卫·托维 (David Tovey) 有六个月的时间住在他的红色标致 203 车里。2024 年 8 月,这辆车成为英国无家可归者展览的焦点——托维亲自将其改造成了一座房子形状的雕塑。

无家可归:伦敦萨奇画廊的“无家可归:重新定义”展览由威廉王子的“回家”计划开幕,该计划旨在用五年时间扩大创新解决方案,以防止和结束无家可归现象。

希望此次展览能提高英国人“对无家可归问题的认识,并激发人们对终结无家可归现象的乐观态度”。

托维是一位屡获殊荣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国际艺术与无家可归者组织联合主任。他在谈到自己的雕塑作品《家 2013》时说道:“我想真实地讲述外面的世界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成千上万的人住在车里。”

托维之所以选择住在车里,原因不止一个:他告诉《大问题》杂志,当时他已经 30 多岁了,中风后失去了生意,于是重返大学。他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并且深受毒瘾和酗酒的困扰。

“我们不要说一刀切,假设一个人无家可归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和选择,让他们摆脱困境。这很简单,不是吗?”

全球无家可归者统计数据

无家可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取决于你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因此国家之间的比较可能会很困难。

它可以被定义为居住在庇护所或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或处于住房的过渡阶段——而冲突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国内流离失所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被考虑在内。

联合国人居署估计,全球有多达 16 亿人(即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居住在“不充分、拥挤和不安全的住房”中。

该机构在《展望城市的未来》报告中表示:“尽管贫民窟和非正规住区是中低收入国家城市的特征,但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也存在住房不平等的问题。

“例如,由于城市住房市场的限制,伦敦的无家可归者数量急剧增加。”

事实上,根据 2023 年的数据,英国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无家可归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每 100,000 人中就有 16 人流落街头,每 100,000 人中有 410 人生活在临时住所或庇护所。

据估计,英国有超过 30 万人(其中一半是儿童)睡在朋友的沙发上、汽车里或其他形式的临时住所里。

据估计,英国约有 1400 万人生活在相对贫困中,依赖食物银行的人数已从 2009 年的 25,000 人激增至 2024 年的 300 多万人。

在美国,每10万人中就有76人流落街头,每10万人中有117人住在临时住房中。

根据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数据,2022 年美国有 50 万无家可归者,其中约五分之一居住在洛杉矶或纽约,而所有无家可归者中有一半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

据报道,日本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无家可归者比例最低的,每十万人中仅有两人流落街头。

2024 年 4 月,《日本时报》报道称,无家可归者人数已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截至 1 月份的一年内下降了 8%,仅为 2,820 人,其中大阪的无家可归者人数最多。

另一方面,巴基斯坦超过50%的城市人口居住在贫民窟或非正规住区(“katchi abadis”),因为该国的住房危机意味着缺少900万套住房。

巴基斯坦极易遭受自然灾害:2022 年的洪水影响了 3300 万人。

导致无家可归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是什么?

英国无家可归慈善机构“危机”列出了人们被迫无家可归的诸多原因,包括贫困、缺乏可负担住房、失业、精神或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对于女性而言)暴力或虐待关系。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高通胀引发的生活成本危机使得英国民众买房变得更加困难,而租房成本却不断上涨。

无家可归会使人们更难找到工作,并加剧现有的身心健康状况。事实上,无家可归者报告身体健康状况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两倍多(78% vs 37%),而近一半(44%)的人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而普通人群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

世界各地如何解决无家可归问题

芬兰已成为解决无家可归问题的典型国家,其于2008年推出“住房优先”计划,使无家可归者数量减少了76%。

芬兰的“住房优先”政策是一项以一系列核心原则为指导的人权战略,涉及国家、城市和当地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将短期庇护所改造成经济适用房,共同目标是结束无家可归现象。“

住房优先”将永久性住房作为解决无家可归问题的第一步,正如新闻杂志《Speigel》指出的那样,为那些在某些城市或国家可能没有资格获得庇护的人提供公寓。

虽然其他国家的援助项目要求完全戒除物质,但只有在“住房优先”的公共场所才有这样的要求,居民们有一支由治疗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甚至首创的同理心顾问组成的团队,全天候提供护理和支持。

“住房优先”模式由加拿大临床心理学家 Sam Tsemberis 博士发起,他主张为有精神病和药物滥用史的人提供住房和现场支持,以结束无家可归的现象。

“住房优先”计划始于1992年,由Tsemberis博士在纽约发起,是一项为期五年的试验,名为“住房之路”。该计划现已在世界各地推行,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北欧国家,也许最为成功的是芬兰。

“无家可归问题让人沮丧的是,你可以马上解决这个问题。你不需要开发一种治疗方法,”Tsemberis 告诉 Global Citizen。“有很多证据表明‘住房优先’计划是行之有效的,但这需要政治意愿。”

在英国,有六个地方参与威廉王子的“回家”计划——从伦敦的兰贝斯到约克郡的谢菲尔德——每个地方都制定了当地的行动计划。

王子说:“Homewards 旨在通过向英国人民展示我们合作所取得的进展,给全英国人民带来希望,让他们相信无家可归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坚信,通过共同努力,可以让无家可归的现象变得罕见、短暂且不再发生,我非常期待与我们的六个地点合作,将我们的愿望变为现实。”

解决经济适用住房危机

正如《危机》所言,解决无家可归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从一开始就阻止它的发生”,确保那些容易无家可归的人,比如刚从监狱或收容所出来的人,有家可归。

今年 1 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重塑可负担性:建设包容宜居城市的干预措施》报告,该报告汇集了如何通过土地利用、可持续社区和包容性设计让城市变得可负担的想法。

“获得充足的住房和基本服务是建设负担得起且交通便利的城市的基础。首先要投资正规化非正规住房,让全世界八分之一的贫民窟居民都能住得起,”仁人家园国际组织首席执行官兼弗里敦市长伊冯娜·阿基·索耶尔写道。

为了到 2030 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11,即“让所有人都享有体面的住房”,各国政府必须“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和做出有意义的政策改变”来“优先考虑适足住房”。

他们概述了政府缓解住房危机的三个步骤:优先考虑土地保有权保障、加强气候适应型住房和扩大住房融资。

这一系列文章中包括一篇关于里斯本市长卡洛斯·莫达斯如何通过 8.7 亿美元的公共投资计划以及短期解决方案和长期投资相结合的措施来重建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的文章。

这些举措不仅带来希望,也强调了全球政策制定者和社区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干预措施,以消除一切形式的无家可归现象。

世界经济论坛城市创新负责人克里斯蒂·亨里奇·克莱恩说:“与城市负担能力和经济适用住房危机一样,无家可归问题也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多种多样,必须通过多维度的方案来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