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城市正在“摧毁”祖国8-9点钟的太阳

开始先问个问题,大家觉得去大城市好呢?还是小城市好?

2020年“北上广深”人口统计数据:

  • 北京常住人口2189.3万,外来人口841.8万,占比38.5%。
  • 上海常住人口2487万,外来人口1048万,占比42.1%。
  • 广州1867.66万,外来人口937.88万人,占比50.2%。
  • 深圳是最离谱的,常住人口1756万,外来人口居然有1243.87万人,占比高达70.8%。

可以从数据中得出:

  • 北京、上海平均不到3个人中就有1个外地人。
  • 广州是平均2个人中就有1个外地人。
  • 深圳相反,平均3个人中只有1个不到的本地人。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城市。

说城市就得提房价,以北京为例:

6大城区的均价基本保持在10~12万/㎡。

  • 东、西城12万/㎡。
  • 朝阳、海淀10万/㎡。
  • 丰台、石景山也要8-10/㎡。

北京近郊房价也要3万起步。

这大部分房子卖给谁?自然是外地人。

因为北京的原住民基本都有自己的房子,而且就北京的房价,就算当地人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月薪1万不低了吧,就这水平的工资,一年不吃不喝凑合买个1㎡,单单一个厕所的面积就够你喝四五年的西北风。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大城市在某层面代表着啥?

只有交不完的房租,以及吃不完的快餐。

那问题来了 —— 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挤破脑袋想进入一线城市?

无非是自认为的 “ 赚钱快 ”、 “ 机会多 ” 、“ 环境好 ”。

然而,现实生活总是打了他们的脸。

在艺术方面,也切实刻画出大城市的 “ 嘴脸 ” 。

  • 李健的《10点半的地铁》
  • 赵雷的《成都》
  • 汪峰的《北京北京》

每首都是大火,不是因为歌曲有多么高大上,而是那些土味的歌词让绝大部分人产生了无言的共鸣。

我说鲜活不能再鲜活的例子:

一个网名为 @北漂小郝 的男子,工作在北京,却住在河北廊坊,他每天要花将近7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

  • 早上5点起床。
  • 5点30分出门。
  • 5点45分,坐上跨省通勤车。
  • 6点35分,到达廊坊高速检查站。
  • 6点52分,到达北京应寺高速检查站。
  • 7点36分,在北京分钟寺下车,坐地铁10号线。
  • 8点20分,换乘8号线。
  • 8点40分,继续换乘15号线。
  • 9点,出地铁找个自行车骑行去公司。
  • 9点08分,到达公司大厅买个早餐(食堂)。
  • 9点15分,到达所在楼层工位,开始工作。
  • 直到下午5点下班,原路返回。
  • 晚上8点15分,到家。(这还是基于早下班的情况下)

周而复始,早上5点~9点,下午5点~8点,这7个小时的时间全都花在了路上。

你们是不是觉得他很傻?

但我要告诉你,像他这样跨省上班的人,在北京每天都超过100万人。

两点一线是常态,市中心上班,郊区、跨省租房。

上下班需要坐2~3小时的换乘地铁,工作生活都得抠着 “分钟” 走。

你说环境、设施好吧,我承认,但对于他们而言感受到的只有地铁带来的便利性,别无其它。

换句话说,你想走出这个范围去感受一下大城市?不存在的。

想放松?可以!

你不努力自然有人会取代你,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人。

在大城市呆过的朋友应该都懂,下班并不代表一天的结束,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才是属于你的开始。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睡?这就是原因之一。

白天是生存,夜晚才是灵魂的释放。

而且大城市的生活并不是偶像电视剧里的那样,因为现在的国产剧根本就没有 “ 穷人 ” 这个角色。

拿去年热播的《三十而已》来说。

里面的白领王漫妮,不管如何穷困潦倒,但依然住得起上海8000一个月的房子,而且还是年付,我的三观瞬间崩塌。

这些大城市正在“摧毁”祖国8-9点钟的太阳

它给我们看的是理想,并不是大城市的真实生活。

所以,憧憬某部电视剧就冲动去大城市的朋友,要自己掂量。

还是说回根本的 “ 赚钱快 ” 、“ 机会多 ” 、“ 环境好 ”。

关于 “ 环境好 ” 前面也已经说了,就不再复述。

那 “ 赚钱快 ” 呢?

的确,大城市的平均收入是要高于其他中小城市。

但强调的有两个点:

一个是收入,不是说你去了大城市马上就能有月入过万的工作,很多年轻人(包括曾经的我)经常异想天开,北上广深月入2000~3000的人比比皆是。

第二个是生活成本,在低收入的同时,它的物价不会因为你的收入而降低,房租、吃饭就是刚性支出。

这些大城市正在“摧毁”祖国8-9点钟的太阳

北京为什么每天有超百万人跨省通勤?因为租不起更买不起。

即便你月入过万,但大小城市的生活成本占收入比例也是大相径庭的。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24岁在上海工作女孩的自白:

今天来姨妈了,天还下着雨。

我匆匆忙忙跑到便利店,密密麻麻的卫生巾摆满了一整排货架。

我停留了足足5分钟,最后我还是拿了一个最便宜的。

很多时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就是要拼命去压缩个人的生活质量。

关于 “ 机会多 ” 。

我就问一句话吧 —— 大城市的机会是什么?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

正真的 “ 机会 ” 是指 “ 创业机会 ” ,并不是 “ 就业机会 ” 。

因为就业岗位多的同时,大量竞争也是肉眼可见的。

小城市可能100个人中招20个。

但大城市可能10000个人中就招100个。

有时候不是数量的问题,还有一个现实概率的问题。

所以 “ 就业机会 ” 不能称为机会,机会应该是 “ 创业机会 ” 。

我理解的 “ 创业机会 ” 应该在一线除外的城市。

大城市好比先锋,有先锋做了基础、试错,他们已经成功了,我们在小城市创业成功的几率是不是要相对提高很多?

把这个地方有的东西,搬到没有的地方,就是机会。

把人需求的东西供应给他们,这么简单的道理。

大城市有的需求,小城市也有。

很多年轻人有着通病,感觉需要大城市这个舞台才能展示,但实际上下一步他想做什么都不清楚,只是随波逐流。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想赚足够多的钱才是真实的想法,并不是什么体现个人价值。

再者,真想在大城市有一番作为,那等有一定的积累,再进军大城市是不是成功的几率更大呢?

常言道: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 “ 大城市靠能力,小城市靠人脉 ” 。

这不是说给有能力或者有人脉的人听的。

而是说给即没能力又没人脉什么都没有的人听的。

因为相比人脉,个人能力要相对好培养,这也一波人上了这条船。

但哪个成功的案例,不是能力+人脉的结合呢?两者都是需要积累的,不管你身处何处。

所以,这就是一句 “ 毒鸡汤 ”。

说来说去,人在大城市的收入、工作都围绕着一个东西 —— 房子。

如果房价像葱价,人人都快活似神仙。

在大城市买房,不夸张的说那是要耗尽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积蓄跟精力,最后你还只是一个每月 “ 按时交租 ” 的房奴。

再来,不说买不买得起,能不能买得到还是一个问题。

以北京的购房落户资格举例,其中有个条件,就是要在北京缴满7年的社保。

你先撑过7年再说吧,撑过7年后还有郊区均价都要3万起步的大山。

最后说一个,大部分年轻人都不在意的事情 —— 父母。

我曾经在老家学艺,问我师傅:

你都快40岁了,怎么之前没想过出去闯闯?

他就回了一句:

父母在,不远行。

我当时真的不懂,但现在懂了。

或许你觉得这是家庭观念,但是现在主力群体依旧就是80后、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一年能在家几天?5天?10天?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这是最平凡而又最深刻的痛点。

罗翔老师说过一句话:

人很难抵制诱惑,只能远离诱惑,一个喜欢凝视深渊的人,可能总有奋不顾身跳下深渊的时候,也许我们能够去做的就是远离深渊。

而我看到过一句更为贴切的话: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这些大城市正在“摧毁”祖国8-9点钟的太阳

做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是@JUMP李大锤,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