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按GDP衡量,日本的市场经济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增长异常迅速。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停滞期,其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
日本20世纪40年代后的经济增长是基于工业生产的空前扩张和巨大国内市场的发展,以及积极的出口贸易政策。日本发展了高度多元化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钢铁和高科技制成品(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之一,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总体比重方面已成为主导经济。
对贸易的重视源于日本缺乏支持其工业经济所需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化石燃料和大多数矿产,此外,该国可耕地面积有限,迫使日本进口其大部分粮食需求。但总体而言,与许多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强劲的国内市场降低了该国贸易对GDP的贡献比例。
二战后
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1945年)被彻底摧毁。战后初期是为实现重建和稳定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之一。在盟军占领军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和劳动力改革,美国银行家约瑟夫道奇制定了建立自给自足经济的计划。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对日本商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并引发了投资驱动,为长期非凡的经济活动奠定了基础。在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刺激工厂和设备投资的同时,日本也开始推行强有力的出口政策,海外对日本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年度贸易顺差,这种顺差(在1979-80年有短暂的间歇)在1960年代后期变得常年存在。
到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进口石油价格飙升、劳动力成本增加、本国货币日元兑外币升值以及全球对日本商品的整体需求减弱,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开始放缓。此外,早先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扭曲已经开始显现:日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像当时整体经济那样迅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年的资本再投资比例很高——但日本也面临着来自其贸易伙伴(尤其是美国)的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允许日元进一步升值并放宽为保护日本国内市场而制定的严格进口限制。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到可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媲美的水平,此外,1985年日本与贸易伙伴同意让日元对美元升值,导致日元在两年内升值一倍。这一行动和其他限制出口的努力鼓励日本公司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与此同时,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出现了投机性的“泡沫”,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破灭,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日经225平均指数(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票价格指数),在1989年曾创下历史新高,一年之内只跌到原来的一半,城市房价也随之暴跌。
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整个1990年代——在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尽管采取并尝试了各种经济政策。该国在本世纪末经历了严重的衰退。进入21世纪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增长率并不高,而且不时出现周期性下滑。然而,到2000年,日本面临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战后“婴儿潮”工人将退休,而随着该国人口增长也停滞不前,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将越来越少。此外,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日本受到2007年底开始并在2008年严重蔓延的全球经济衰退的严重打击。尽管如此,日本仍然是世界上人均国民总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产品,2007-08年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衰退。
政府的角色
日本的经济管理体制在世界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尽管国家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有限,但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和影响比大多数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更强大、更普遍。这种控制主要是通过政府与企业的不断协商以及当局对银行业的深度间接介入来实施的,磋商主要通过联合委员会和团体进行,这些委员会和团体监督经济的几乎每个分支和部门的表现并为其设定目标。日本官僚利用广泛的自由裁量权而不是书面指令,在与私营部门的互动中提供“行政指导”,以执行官方政策,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限制使用这种不成文的命令,这些命令被严厉批评为营造当局与大企业勾结的氛围。
几个机构和政府部门关注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出口、进口、投资和价格,以及整体经济增长。这些机构中最重要的是经济产业省(直到 2001年通商产业省)下属的经济计划署,除了监督经济的日常运行外,还负责为长远规划。长期规划的实践一直是日本经济运行的主要力量,根据政府的经济目标,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来转移产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并影响特定产业的组织。
对商业活动的详细监管加强了控制,特别是在金融部门,到1990年代初期,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已成为当局的主要目标。这被视为创造新商业机会的一种方式,也是使外国企业更容易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必要条件,从而重振当时垂死的经济,随后引入并实施了一系列放松管制措施,以取消和放松控制。
在1980年,政府将其对烟草和盐业以及国内电话和电报服务的垄断权交给私营部门,公有的日本国家铁路公司被私有化为日本铁路 (JR)集团,大多数剩余的公共公司是特殊目的实体(例如,用于核能发电),私人经营将无利可图,或者是政府金融机构。政府还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保持兴趣。它仍然积极参与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事务,特别是核能发电,它通过一项旨在提高发电能力的重大计划获得补贴。
由于该国多山的地形,农业用地供应有限,日本的大部分贫瘠和未成熟的土壤需要细心的耕作和施肥。然而,日本相对潮湿的气候为该国提供了大量的淡水供应,降水模式的总体可靠性,加上日本广泛的可用于灌溉的河流网络,使广泛的湿稻(水稻)种植成为可能。
自199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多年来农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小部分,与农业部门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相比,农业部门继续雇用相对较大比例的劳动人口,但许多农民已经离开农业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而其他大多数人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依赖于外出职业。随着年轻人离开农场,农民的年龄中位数稳步上升。
日本农业的特点是大量小型且通常效率低下的农场,较大的农场通常位于北海道,那里25英亩(10公顷)或更大的单位相当普遍,该国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其他重要的农产品包括小麦、大麦、土豆、水果、蔬菜和茶叶。
政府的农业政策鼓励更重要的商品实现自给自足,尽管只有大米和甘薯实现了这一目标(到2000年,这两种商品的国内产量都低于需求)。因此,实际上,该国近一半的食品需求必须进口,自给自足政策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对当地稻米生产的有力保护和人为提高的稻米生产价格。1995年颁布的立法试图在农产品定价结构中引入市场原则,并更加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同年大米进口部分自由化,1999年取消大米进口禁令,但仍然征收高额关税。
牧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活动,通常规模较小;最大的奶牛和肉牛群在北海道,大多数饲料必须进口,生产成本高。此外,在1991年牛肉进口自由化后,外国竞争开始迫使农民采用更高效的生产方法,并加快了建立规模更大、商业化程度更高的畜牧业的进程。
林业和渔业
木材资源广泛,有阔叶林和针叶林,但大部分林地位于人迹罕至的山区。大部分森林面积为私人所有,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大量相对较小的所有者手中。其余为公有;这些地区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造林,尤其是那些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被过度砍伐的地区。然而,尽管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很高,但林业仍处于边缘地位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许多最好的林分无法进入,但也因为国内伐木行业利润率非常低,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力老龄化和其他低效率问题。即使在重新造林地区增加有限的伐木,国内生产也无法满足日本对木材的巨大需求,而日本的木材需求大部分依赖进口。
日本严重依赖海洋作为食物来源。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渔获量之一,其中大部分来自远距离的深海渔业。日本渔业尽管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仍面临一些严重问题。当地渔业因过度捕捞和污染而枯竭,尤其是在内海,而深海捕鱼必须应对声称在其沿海水域拥有200海里(370公里)经济区的国家对其施加的限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