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生意有竞争力
判断一个企业或生意,是否具有护城河(或核心竞争力),有且只有一个终极标准,那就是它“能否锁定客户”。一切不能锁定客户的要素,都没有资格叫护城河(或核心竞争力)。
护城河为什么对任何致力于持续经营的企业如此重要呢?
因为护城河是一切长期、稳定、高额利润的唯一来源。任何能够持续生存、稳定发展、长期盈利的企业,一定是因为有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或竞争壁垒。
常见的、普适的护城河主要有以下五种:
1、强势品牌。
品牌虽然是最常见的护城河,但是能够称得上是护城河的品牌,其实并不算太多。那么什么样的品牌才能称得上是护城河呢?
那就是我原创“五级竞争力模型”中的能够锁定客户的“强势品牌”,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在品牌前面加上“强势”两个字的原因。
按照这一标准,小米虽然是知名品牌,但不是护城河,而苹果iPhone、华为的品牌是护城河。因为:
小米这个品牌本身,很难锁定消费者,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小米是因为便宜、(绝对)性价比,只要iPhone、华为手机愿意降价到小米的价格水平(手机相同配置,小米也没有任何成本优势),小米手机的绝大部分消费者就都会转向购买iPhone或华为。而iPhone和华为则不同,他们都锁定了一大批消费者,这就是他们品牌的忠诚消费者。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小米并非完全没有品牌忠诚者,只是相对较少而已。这一提醒,同样适用于下面将要讲到的领先技术、网络效应、转换成本等都护城河。
2、领先技术。
领先技术也是常见的护城河,因为领先技术能够锁定客户。并非所有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就有护城河,例如,有一种领先技术(例如:一般数控刀具)行业有30%企业在使用,而另外70%的企业因为目前还没有掌握这项技术,也就是说,相对于70%的企业而言,这30%的企业拥有相对领先的技术,这种领先技术算护城河吗?
我认为不算,因为客户还能够在这30%的企业之间选择。
但如果某种技术只有一家企业(或极少数几家企业)掌握(例如:高端精密数控刀具),那么它(他们)就绝对(相对)锁定了客户。前者让客户完全没有其它选择,叫绝对技术垄断;后者让客户有少量选择,叫寡头垄断。
看一个技术是否称得上是领先技术、护城河,主要看如果(尚未掌握该技术的)对手要获得这种领先技术,需要多大的研发投入、尤其是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赶上该技术,通常我们认为一项领先技术至少要有1-2年以上的领先期。
ASML公司的极紫外高端EUV光刻机,至少拥有3年以上的领先技术,而且全球只有它一家能够提供,这种绝对领先的技术就完全能够锁定客户。而ASML公司的DUV中低端光刻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企业都能够生产,它就很难锁定客户。
3、总成本优势。
总成本优势为什么也是一种护城河呢?
因为拥有总成本优势的企业同样能够锁定客户。拥有总成本优势的企业,一般都是行业领导者或前排龙头企业,他们本身就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两者(低价+名牌)结合起来就让对手极难抢走它的客户。
前面提到的小米似乎也是“低价+名牌”的模式,为什么小米却不能锁定客户呢?关键是小米相对主要竞争对手,在智能手机行业并没有总成本领先的优势。
可口可乐就是典型的“低价+名牌”的模式,而且可口可乐不只是名牌,而是强势品牌。“低价+强势品牌”的组合模式,是一种极高的护城河,拥有这种模式的企业,在任何行业竞争对手都极难打败它,这就是为什么可口可乐能够一百多年持续领先,而且除了百事可乐外,偌大的一个可乐市场,几乎没有其它进入者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几十年、并获得超高长期投资回报的最底层商业逻辑。
规模优势,经常也被称为护城河,但我为什么不单列呢?
因为规模效应之所以能够锁定客户,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①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优势;②规模效应本身带来的品牌优势。如果再列出来,就不符合麦肯锡的MECE原则(穷尽且重复)。
4、控制价值链。
控制价值链是一种高级别的护城河,企业控制了价值链,也就达到了锁定客户的目的。
微软的操作系统Windows,对价值链的控制力就极强。所围绕微软底层操作系统Windows之上数以万计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几乎完全受微软公司控制,因为这些应用软件开发公司完全要靠微软授权、提供接口代码才能生存,而且其它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挖走这些应用软件开发公司。
农夫山泉也是通过控制价值链,来实现锁定客户的。农夫山泉通过控制全国十个大型稀缺、优质水源地,确保其在主要竞争对手中,唯一能够提供“天然饮用水”和使用“天然饮用水”产品定位的企业,从而达到了锁定“认为天然水肯定比非天然水更好、更健康的消费者”的目的。
为什么澳洲必和必拓公司也是一家有护城河的公司呢?因为必和必拓拥有全球品位最高的优质铁矿石这一稀缺资源,从而达到了锁定客户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所以它才敢肆无忌惮地涨价。
5、制定标准。
制定行业标准,其实是最高级别的护城河,但我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后来讲呢?
因为相对于品牌、技术、成本这些护城河,能够制定行业标准的公司极少的。我们经常说“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能够成为一流的企业是很难的。
制定行业标准为什么能够锁定客户、而且是最高级别的锁定客户呢?
如果按照传统的、常规的对“行业标准”的认定,我认为“制定行业标准”虽然是一种护城河,但无法成为最高的长期护城河。而如果按照我对行业标准的独特定义,那么制定行业标准,就是最高级别的护城河。
一般人理解的“行业标准”,基本都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法定标准,这里有强制性的、也有非强制性的标准。这种标准能够给企业带来短期竞争力,但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企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企业将自己的一些标准通过主导或参与国际或国家标准制定,从而上升为法定标准,在这种标准执行的早期,企业因为(利用了自身既有优势)一定会有先发优势,就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和利润。然而,当这种标准变为公开的法定标准之后,其它竞争对手也会利用这个标准来研发、生产产品,这就让竞争对手完全有可能超越企业。而且这还不同于专利有保护期,为什么很多企业不愿意申请专利?就是因为专利一旦公开之后,就成为了行业透明的技术。
这里顺便说一句,专利也经常被认为是一种护城河,但因为专利有保护期限制,所以我并未把它归结为具有长期特征的核心竞争力。专利归属为无形资产护城河,除了专利外,还有专属经营权、特许权也是一种护城河,这些没有单独列出,是因为不够普遍,而品牌也属于无形资产护城河,但因为其最普遍,所以必须单列。
WTO世界贸易规则是美国主导制定的,当初制定这个规则一定是最符合美国优势和利益的,然而中国却用这个美国主导制定的WTO规则战胜了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贸易大国。这给企业一个重要启发,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一定要结合企业独特的、能够长期领先的优势,否则制定行业标准很难成为企业的长期护城河。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到锁定客户这个主题来。
所以,为了能够让“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能够名副其实,我重新定义了“制定标准”,这个标准不是上面提到的法定标准,而是市场客户认可的标准。所以它不叫行业标准,而叫标准或市场标准。
只有市场(客户)认可的标准,才是最有商业价值的终极标准。从这一定义我们就不难看出,制定标准拥有对客户最高的锁定能力,因为其定义“市场认可的标准”本身就很接近锁定客户。
根据我的这个原创定义,并非只有技术行业才有制定行业标准一说,其实任何行业都存在制定标准的机会。农夫山泉就是处在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行业,但它却是瓶装水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农夫山泉是天然饮用水,而消费者都认为“天然水一定比非天然水更好、更健康”,所以农夫山泉就是消费者认可的“健康好水”的标准,从而实现了对消费者的锁定。农夫山泉通过“天然饮用水”的产品定位,和配套的“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大规模广告宣传,让相当多的消费者形成并认可了农夫山泉就是健康好水的标准,但毕竟任何品牌的核心卖点都不可能覆盖所有消费者,不过随着这一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农夫山泉的护城河会越来越强。
上面提到的微软,无疑是公认的、典型的行业标准制定者,我想就不必多解释了。
现在我们稍微总结一下微软和农夫山泉这两家公司,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微软处在一个没落的PC产业(其主要收入仍来自PC行业)、但市值仍高居全球第二、利润高居全球第五、比尔盖茨能够稳坐全球首富13年之久?农夫山泉的市值为什么一直那么高、钟睒睒能够战胜一众互联网和房地产巨头成为中国首富?
其根本原因就是,微软拥有以上全部五个护城河,且在每一个护城河上都有最卓越的表现,这样的公司在全球找不出第二家,就连苹果、谷歌、亚马逊都无法相比。农夫山泉也同时拥有四个护城河(因为是非技术行业,所以没有领先技术一说),并且在制定标准、控制价值链上有绝佳表现,在品牌、总成本优势上也有上乘表现。(关于农夫山泉的核心竞争力,我发表过一篇专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
其实,除了以上五大护城河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护城河,那就是客户转换成本和网络效应。客户转换成本越高,锁定客户能力越强。网络效应越强,锁定客户能力越强。
微软的真正核心优势并非来自其领先的技术(一线信息科技或互联网巨头(像华为、Google等),都有开发Windows的技术实力),而是客户极高的转换成本和超强的网络效应。转换成本体现在用户要重新学习并适应一套新的软件(包括Windows和office),网络效应是因为市场上都在用Windows和office,他们之间需要实现通讯和电子文件交换,而如果使用新的软件替代微软,就会造成很多功能无法实现。这就是微软几乎能够完全垄断PC软件行业、竞争对手无法进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样,腾讯的核心护城河也不是其技术,而是来自庞大的网络效应和高昂的转换成本,这点我不用具体分析,相信大家参照微软的分析就能容易看出。
为什么我不把客户转换成本和网络效应单列出来呢?
因为上述五大护城河的“锁定客户”,本身就包含了“客户高转换成本”之意,如果再单列就显得重复。而网络效应没有单列,是因为它不够普遍,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主要局限于互联网行业的少数企业,不具有行业的普适性,而以上五大护城河都有行业普适性。
最后要说重点了。
其实以上五大护城河,就是我原创的五级竞争力模型。
根据五级竞争力模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五级:制定标准、控制价值链、强势品牌、领先技术、总成本优势。企业拥有的竞争力越多、级别越高,则竞争力越强,护城河越深,竞争壁垒越高,企业获得长期、稳定、高额利润的能力就越强。
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文章并不少,但目前尚未出现任何体系化的模型。五级竞争力模型,可能是迄今为止唯一系统化的、实用的竞争力模型。看一家企业是否值钱、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看它的五级竞争力表现,所以五级竞争力模型,也是衡量一家企业价值的唯一评价标准,这点你可以用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或股价变现)变化趋势去检验:任何能够“长期、持续”上涨的股票(国内某些非市场化的企业除外),一定符合五级竞争力模型,哪怕像亚马逊、特斯拉这种经历过前期长期亏损的股票也同样适用。
现在请暂停往下阅读,来思考一下自己企业的五级竞争力表现如何,并考虑一下如何打造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长期利润,都来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核心竞争力无疑是极为底层的商业逻辑。任何企业的成功,一定是商业底层逻辑(或规律)系统的成功,上述五级竞争力模型就是我原创的商业底层规律系统的组成部分,全面、系统了解商业底层规律系统,请点击下方专栏,它能让你:
①系统掌握商业底层规律,快速看懂任何生意的底层逻辑。
②通过掌握主流商业模型(不仅是商业模式),用商业模型而不是99%的人使用的“一事一方法”,快速、准确地认知和解决商业问题。
③让凡人快速成为商业高手,掌握商业底层规律和主流商业模型,也许是最短的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