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角度看待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与实践

在高度互联的数字化世界,为人类创造的价值源于连接性。

数字化是基于全链条的数据技术,以虚拟世界的运转反向输出和影响物理世界的运转,从而达到进一步减少资源投入和加大产出效率的目标。

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角度,详解数字化的认知、基础设施之“国家五网”平台以及在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的“8+X数字化飞轮体系”。

科技进步带来了焦虑,越强大的技术能量,能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福祉,反过来就能给人类带来多大的灾难。

数字化的浪潮,将席卷任何一个个人与组织,无论理解与否、接受与否,我们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同时,每个人都需要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数字化时代将是一个个体主导的时代,还是更加垄断和集中的时代?是一个分布式的时代还是中心化的时代?

希望本文给你带来更多思考。

━━━━

发轫于计算机的发明,初显于互联网的兴盛,孕育于云计算、XG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XR等诸多技术的融合,在人类司空见惯的物理世界即原子世界之上,正在构建一个数据持续爆发,流动的数字化虚拟世界,一个比特世界。

物与物的联结,人与人的联结,人与物的联结,正在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速和进化。

现实即虚拟,虚拟即现实,相互映射、相互对应、相互融合、相互限制,数字化时代,如同已经冲出地平线的红日,蒸蒸日上。

数字化的浪潮,将席卷任何一个个人与组织,甚至渗透至最细颗粒度的原子和细胞,无论理解与否、接受与否,数字化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到来。

数字化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噱头,而是一个动态的、持久的,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需要我们思考、洞察和应对的宏大课题。

数字化带来的价值和进步、危险和冲击,更需要我们谨慎地界定,应对和规避。

回到源头思考两个问题:

一是个体与整体乃至整个文明能力如何分级?

以三个层级划分,第一个层级是应用规律的能力。

比如基于相对论的核能、核武器的发展,以及基于量子力学的计算机和网络相关产品和应用的发展。

第二个层级是发现规律的能力,指的是伟大如牛顿、爱因斯坦和多位顶级科学家对于万有引力、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世界基本规律的发现、认知与定义。

而第三个层级,则是修改规律的能力,迄今人类文明尚未掌握该层级的能力。

二是决定文明进化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信息和能源的处理能力,是文明进化的核心能力。

人类文明对于外界信息的抽象思维和概念思维以及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推动了语言的形成、文字的形成,以及基于语言和文字的各个领域的知识、科技、科学等的沉淀和传承。

而农业基于太阳自然能源的转化、工业基于化学能源的转化,则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基础的条件。决定进一步进化能力的关键,也是在信息和能源两个方面,如果不能继续形成跨越式的相关突破,必将陷入停滞甚至更加严重的境地。

━━━━

ー1ー

数字化技术定义与挑战

与以往任何阶段的技术不同,数字化并非是单一技术所能完成,而是一系列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创新技术的协同与融合。

包含且不仅限于:支撑智能化的芯片、存储和软件技术,支撑网络的互联网、通讯网络和物联网络技术,支撑数据的全链条技术,2D、3D、语音等感知与采集、甚至脑机联结采集、传感器采集等,数据的存储、压缩、翻译、清洗、安全等,大数据分析和呈现。支撑算力的本地化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和持续突破的量子计算、生物计算等技术。新材料、新制造(3D打印)支撑的智能化硬件如机器人技术。AR、VR类虚拟现实和交互创新技术,以及基于数据的动态仿真、数字孪生技术等。

另外,还有支撑信任计算和价值网络的区块链技术等。

目前而言,数字化相关的各类型技术并未真正发展和成熟,因而成为全球范围内、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竞争的至高点之一。

数字化技术的复杂性、高门槛和长周期,已经并非单个小的组织能够胜任,甚至大型超大型的任何企业、甚或单个国家之力,都不足以完全构建和掌握其全部技术和能力。

因而需要一个分布式的合作网络,联结不同专长的人才和主体,分别承接某一个或某一类技术或能力的构建和输入,最大程度避免低效或重复无效的投入,取之于众,用之于众,让数字化的总体能力为整体社会、经济等领域创造普惠之价值。

数字化之所以在现阶段成为必选项,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其一,面向顾客的产品和服务,从增量转为存量。供给短缺变为供给过剩,互联网用户增长停滞,粗放式、经验式的模式和能力,必须向数字化、精益化的模式和能力转换

其二,组织资源从劳动力和资本、土地等投入,高损耗低效率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转变为技术和数据在内的全要素资源效率的提升。从重视规模和速度,转变为重视效率和质量

其三,模式型,复制型商业竞争,同质化竞争已经难以为继,面向个人和机构用户的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的个性化竞争,高壁垒、高门槛的竞争,倒逼组织基于数字化的战略、决策和面向伙伴与外部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四,消费者时间、注意力和购买力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其触达、沟通和信任、转化的周期日益拉长,难度提议上升,竞争日益激烈,成本日益提升,从上至下,轰炸式的4P营销方式,需要转换为消费者动态、全触点、颗粒化的数据、行为、洞察、交互和成交的运营服务式体系

其五,依靠流量资源快速转化为交易和收入的浅层竞争已告一段落,消费者自主意识、品牌意识和文化意识的崛起和扩展,使得简单信息投放日益失效,有定位、有价值、有态度和有温度的全链价值的洞察、打造和传递,必然需要动态的、精准的数据的洞察支撑,而非传统的某些专业角色即可依靠经验完成。

其六,商业竞争从短期转向长期,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基于各个维度的投入和运作,将原来没有标准化、线上化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工艺等,构建为可共享、可共建、可迭代的数字化资产,从而不断构建和保持组织的竞争力,避免浪费、损失和重复投入。

ー2ー

8+X 数字化飞轮

数字化是一个过程,是无具体起点,更无一个确定的终点的过程。

构成数字化的具体模块,不是一个或多个具体化的产品或应用,而是在不同对象、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场景的不同阶段,都对应不同的具体要素。

因而传统的以某个固定化、标准化的产品方式,并不能适应客户真正数字化的需求,并不能创造动态、整体和全面的价值。

我们将数字化结构为1个中心,加8项能力支撑的飞轮体系,每一个飞轮的构建和优化,都贡献于中心的需求和价值。多个飞轮能量的叠加,则持续提升数字化的速度、效率、覆盖和产出,以及持续降低数字化的投入、消耗和成本。

1个中心,即是客户需求和价值为中心。

8项能力,则分别是生成方案的能力、生成软件的能力、生成智能硬件的能力、生成物联网络的能力、生成数字孪生的能力、生成算力的能力和生成价值的能力。

单个或多个能力的组合,方能够在不同场景,针对不同对象,基于不同的问题和需求,在一个底层上,生长出相应的产品、应用或服务,最大化、精准化的动态满足千人千面,甚至一人千面的复杂需求。

由于数据的融通、数据的自由流动和自主驱动,不同飞轮和模块之间,不再是互不相通的割裂关系,而是完全一体化的,高速、敏捷协同协作关系。

ー3ー

客户是一切的出发点(X)

数字化首先要解决的是思维、认知和价值问题。脱离所面向、所服务的客户或对象谈数字化,是无的放矢,不产生任何价值。

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所服务对象的全链、全域、全生命周期的复杂数据,将从原来物理世界的无数据、少数据的状态,持续转变。面向对象的产品和服务,则从供给方单向设计和推广使用,逐步反向转化。

基于全量的数据支撑和定向开放,精细化、场景化的、个性化、智能化的各项服务,将得以构建和交付。

比如随着数字化全面技术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个人个体,将逐步形成相关的全量数据,并动态更新和优化。

包含且不仅限于:通过脑机接口获取的意识数据、个体及上代、下代和同代的关键DNA和其他生理数据、各类传感器获取的人体内外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相关数据、以及人体在家居、社区、工作、城市和旅行等全面动态多维数据。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事件、人与产品、人与服务等相关动态数据也被全量记录和整合。

基于所获取的宝贵数据,则将持续重构面向个人的全模块、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

衣食住行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教育、医疗、健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提升,保险、金融等服务,也将个性化重建和重构,更加的合理和适应。

游戏、娱乐等的体验和交互,以及反向主动适配能力,也将完成重构。

ー4ー

生成知识和方案的能力(1/8)

数据只代表一种确定性较高的识别、反馈和洞察,而面向个体或者组织的服务,并不能完全由数据和数字化平台自主生成和交付。

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经验,各专家的洞察、分析、创新、预见、策略等智慧层面的能力,并不被数字化的技术和网络所掌握。

因而数字化不是一切问题的解决之道,而是辅助各类问题,和部分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之道。数字化要真正为所服务的对象创造价值,则需要由相应的专家作为引领。

比如面向个人领域的健康、教育、医疗等专家的知识和方案能力;比如面向组织的战略、人才、金融、资本、组织、生产、产品、营销、法律、财务、税务等领域的专家知识、最佳实践相关方案的能力;以及在不同的行业如农业、制造(又可细分不同类别、不同模块)、医疗、教育、文娱等特定模块的专家经验和实践能力等。

数字化为各类型专业知识的生成和复制、传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各类型复杂的综合方案的人机结合方式沉淀与交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基于解决方案,才能规划、设计相应的数字化体系,才能策划、设计不同的数字化模块,以及调用所需要的各项数字化的技术与能力。

ー5ー

生成软件和应用的能力(2/8)

传统软件的开发,依赖于程序员写代码,由业务方形成设计,交由专门的产品人员形成需求,再由开发人员进入开发、测试和交付过程。多方之间的沟通、翻译和理解耗费了巨大的时间,且存在角度的不一致,导致需求的曲解、误解、遗漏和变形等问题。

往往一个项目半年、一年甚至数年的周期,且技术研发人员的成本不断推升,给各类组织造成了沉重的成本支出压力,往往等一个项目完成推出市场,原有的需求已经消失或者无法验证市场的有效需求,造成整个项目的失利。

实际上,软件所需要的能力,可以被定义、被拆解和被设计。以一个“母平台”,由业务端人员独立生成所需要的软件和应用,可以彻底解决业务与技术的鸿沟问题,解决软件开发的时间和成本问题。

在软件生成能力的支撑下,同样的项目,传统方式数十人、一年方能交付,基于“母平台”,无需投入任何研发人员,业务人员1人,1周即可完成。并能快速进行客户拓展和市场验证,最小化项目投入和风险。

随着项目运行所要进行的功能增加、优化和迭代、调整,也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人力完成。

无论是一个组织面向生产上游的供应链管理模块,还是自身的生产管理,延伸到物流、渠道和销售管理,面向客户的交易、服务,触达客户的营销推广模块等相关应用,还是组织内部的办公、协同,组织、人力管理,资产、资金、财务、税务管理等,均能以可视化、搭建配置的方式,形成个性化、精准化的相应软件和应用。

这一模块,主要解决和处理的是人与数据、人与信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事,事与事的关系。

ー6ー

生成智能化硬件的能力(3/8)

硬件类产品除材料、结构、机械、能源等常规要素外,均需要逐步具备智能化的能力。包含运算能力、驱动能力、感知能力、数据生成、和网络、通讯能力等。

比如一把传统的椅子,智能化改造后,将能够识别不同使用者的身份,自适应调整不同使用者的身高、体型、体重和倾向的高度,甚至可以调节形状、材质和触感等功能,并可以记录使用的时间,智能提醒避免久坐等。还可根据不同的气候和温度,加热和制冷,提供最佳的体验。

传统汽车智能化改造后,典型如特斯拉,通过软件系统的改造和升级,即可在不改变硬件的情况下,提升和优化各项性能。同时通过对车体自身数据的感知和记录,对车主相关行为、习惯等数据的感知和记录,持续学习和调整、优化驾驶者体验,最终实现无需驾驶的自动驾驶功能。

基于感知和数据的分析能力,将可以预知、预防,甚至主动进行相应的硬件维护、更换、维修等工作,最大程度避免潜在的风险。

基于数据的定向管理和开放,整个相关链条,都能够围绕零件、部件和软硬功能的提升,针对性作为,不同环节的服务商,可以精准和主动、个性化地提供相关环节服务。

ー7ー

生成物联网络的能力(4/8)

基于各类型传感器和设备自身的通讯、交互能力,物理世界的各类主体,将可以组合成物联网络。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将改变原有的割裂关系。

每一个主体,将拥有自身在网络中的唯一身份,并基于网络通讯和近距离通讯(蓝牙、WIFI、UWB等)技术,与其他的主体建立关联。

物联网赋予的各类实体的边缘计算能力,让硬件“活”起来,动起来、聪明起来。从而将原有各个场景的人为联结和推动、驱动,变为主动感知、主动行为、主动交互和主动服务的方式。

自动化的物流和仓储,变为可行,自动化的驾驶与交通,变为可行。

以数据驱动的各类自动化的场景,持续替代原有的人为驱动操作的场景,不断创造新的各类体验和价值。

比如智能家居场景,围绕人为中心,照明、窗帘、窗户、门等自动操作或调整,不同类型的视听娱乐和电器等自动感知和工作、关停。

智能水、电、气表控制和自动化安防、续费等功能,让生活更为便利。

智能交通场景,公交车可基于智能调度系统,对线路、车辆进行规划调度,实现智能排班。

汽车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及控制技术等实现自动驾驶或智能驾驶,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并可通过安装地磁感应,连接进入停车场的智能手机, 实现停车自动导航、在线查询车位等。

红绿灯则可依据车流量,行人及天气等情况,动态调控灯信号,来控制车流,提高道路承载力。

ー8ー

生成数字孪生的能力(5/8)

复杂如人体的某一个器官、数万个零件的发动机、数百万个部件的飞机,宏观如一个完整的城市、一座完整的工业园区、生活社区,或一座工厂、一个医院、一间办公室、一个房间。

基于数据的驱动和建模、渲染技术与能力,物理世界的每一个主体,都将可以在虚拟的、仿真的世界中构建一个数字分身,或成为数字镜像、数字孪生体。

不仅仅是可视化方面的构建,孪生体通过数据采集和数据通讯的机制和网络,将与实体真正同步。

从飞机的设计和试飞,核试验的模拟,到汽车的碰撞试验,城市建筑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等等,都将可以在数字虚拟世界中进行精准的模拟运算和运行,基于数学、动力、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类学科的知识和模型,持续调整和优化。并可反向输出和改造对应的实体。

更进一步,通过物理世界实体与虚拟空间和实体的交互,VR、AR等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发展,极致情况下,在完全虚拟的世界完成日常的行为,也将成为可能。

ー9ー

生成人工智能的能力(6/8)

在数字化的实际应用中,大型组织、复杂业务将持续产生多维度、多结构、多领域的海量数据,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洞察和优化,已非人力之所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在个人和组织相关的多个领域,创造新的知识、模型等,优化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并真正创造增量价值。

比如在医疗领域,基于检查和诊断数据及文件,人工智能对于相应疾病的分析与识别能力。

在交易和零售领域,基于消费者海量数据的客户画像和精准推荐,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

在金融领域,基于所服务主体大数据和金融风险模型、算法的风险控制和产品设计。以及替代人工的智能对话式客服,和智能硬件基于语音的交互助手(苹果siri、微软小冰等)。

人工智能正从被动式、输入式学习进化,到主动式学习进化,通用人工智能如继AlphaGo扬名海外后,DeepMind推出的新模型MuZero,可以在不知道游戏规则的情况下,自学围棋、国际象棋、日本将棋和Atari游戏并制定最佳获胜策略。

ー10ー

生成算力的能力(7/8)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

摩尔定律推动着算力的持续增长,和获取同等算力成本的持续降低。

单体计算能力,从手机终端、到PC、到服务器和高性能服务器,都经历和继续着提升的过程,芯片从7nm到5nm再向更细制程的突破,将推动算力的进一步提升。

基于物理和材料、工艺的提升以外,持续验证和突破的量子计算和生物计算,将为更强计算能力的获取,创造可行的路径。

而云计算技术,则将算力通用化、简单化,不同的需求实体可按需、持续接入和获取、调用,单位算力的成本也随着虚拟计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降低和优化。

算力的突破,将在机器学习、新材料、新药物和金融投资、物流调度等复杂算力需求的领域,创造新的进展和价值。单位算力成本的继续下降和普惠化,则将最终推动个人与组织的全面接入,将智能服务真正普及。

ー11ー

生成价值的能力(8/8)

个人与组织生存发展的主线,都可定义为价值的创造、价值的评价、价值的分配等环节。在数字化世界,每一个主体都将拥有唯一的身份和标识,相关的能力、行为、过程、结果,投入与产出等,都将转化和记录为数据,而基于数据,将动态建模和生成对应的信用和价值指标。

不同的信用和价值,获得的认同与回报,乃至在不同维度的权利,都将对应有所区别。归属于不同主体的数据本身也是资产的一种形态,可以被确权、被使用、被交易和获得相应的收益。

而不同主体的知识、能力,或基于此形成的产品、专利、方案等,更可以更高效率地被发现、被评估、被投资或者被购买使用。

ー12ー

全域数字化示例

综合初步划分的8个维度的数字化能力网络和体系,基于分布式合作的网络,由不同专长的节点成员贡献所需、所擅长的技术和能力,而不同的能力基于同一个底层平台汇聚和融合,再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场景的需求,形成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基于方案,分别调用相应的能力,形成具体化、具象化的产品或应用,持续为所服务的对象创造价值。

以数字化+地产为例

专家可基于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期的需求,设定对应的专业解决方案。比如青年群体、已为父母的群体和老年群体,其相应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需求差异,在位置选择、社区设计、建筑和家居设计、以及周边服务配套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侧重和考虑。

除了专家经验和知识以外,在项目未启动之前,就可以基于数字孪生构建能力的支撑,在虚拟空间完整地构建空间和环境,拟服务的对象也就是客户,可以先行参与其中,与供给者共同策划和设计,在没有正式启动项目之前,就可以以仿真的方式,将完整的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和户型设计、设施设计甚至装修设计和服务配套等一系列模块,达成共创一致的实际可实施的方案。

相关的投入、成本等也可相对精准测算和模拟。

基于总体规划,规划方、建设方、施工方的协同平台可以基于软件生成能力的支撑而构建,并将相应的项目信息和全维度数据,开放给相应的金融机构,在最早期就导入相应的金融资本资源和服务。

并且可进一步向上游链条延伸,材料方、和装修方提前参与和介入。同时,招商和物业相关服务,也可提前同步进行。

在数字孪生空间,基于数据建模,可精准形成建筑结构、建筑工程规划、计划和更复杂的地下管网、设施的方案设计,并可基于无人机精确建模,动态对比施工过程,保障施工的按期和安全进行。

而基于生成智能化硬件的能力和生成物联网络的能力,在建筑施工的一线人员进入、退出,登记考勤和自动化薪酬计算方面,危险区域的划定和智能提醒方面,都可形成智能化解决方案。

对施工设备和设备能耗的去人工化管理,则可大大降低相关模块的成本。

对于小区相关的车位、安防、水电气、门、窗、锁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则进一步可实现自动化,提升相关对象的体验。

在最终验收入住前,在数字孪生空间,加入虚拟现实漫游技术,即可完成远程的看房、选房。针对客户可视化仿真化的营销,大大提升客户获取的效率和降低相应的成本。

生成软件能力的支撑,则全面管控到颗粒度的项目成员,动态精准管理采购、成本,支出等项目,并动态形成对应的财务税务报表,和基于事先规划和筹划,相关成本完成合理范围内的最小化。

以数字化+农业为例

农业核心资源如土地、林地等的数据采集和持续完善,叠加对于土壤成分、区域温度和降水等数据的完善,以及种植和养殖的过程动态数据的采集,将传统的人工方式的农业,基于数据的支撑,开放给相应链条的动植物育种机构,精准化饲料和肥料机构,农技、农机、农服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和深加工、品牌、物流、仓储和面向市场的营销、销售机构,消费者反向可直达源头的供应商。

全链条的数据可共享、可溯源,各个共同面向消费者的节点,不再是传统的割裂,甚至博弈利益的关系,而是基于消费者需求,不断形成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并分解到对应的节点和主体,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善,而对应的价值,可反向分配到相应的价值创造主体。

数据的丰富和完善,进一步对农业传统限制的金融信贷服务和保险服务,创造了可获得可盈利可落地可持续的条件,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传统物理方式经营的情况下,整个行业依赖于个人经验的积累,在人力日渐缺乏的过程中,对于行业水平和整体安全,形成了巨大的隐患。

全链条数字化的转型,则可将专业经验进行沉淀和复制,传承,自动化的机械和服务体系,降低了行业的门槛和壁垒,创造了持续发展的条件。

ー13ー

数字化智能体

以专业和行业角度划分,数字化面向的对象千差万别,以具体的产品或方案应对,将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创造真正的价值。

而基于数字化全链技术的支撑,从客户真正的需求出发,拆解8个方面的能力,持续通过分布式合作网络的方式,提升8个方面的能力,则可无边界地为任何行业、任何场景、任何阶段的客户,以最高效率、最短时间,最高水准的方式,生成和输出一体化而非割裂式的,可持续进化升级的数字化产品、应用或服务,真正提升客户价值、体验和满意度,从而让端到端、全链条的参与者,获得相应的收益和回报。

数字化转型“8+X”,致力于将对象进行智能体的转化,联通8个模块的数据,如同血液循环系统;而生成知识和方案、与生成人工智能的能力,则如同神经系统;生成智能化硬件和生成物联网络能力,如同骨骼系统;生成软件的能力如同肌肉系统;生成数字孪生能力如同思维与想象系统。

一个“活”化的智能体,将具备强大的感知、认知、进化和自适应能力,具备持续提升的价值,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ー14ー

分布式合作网络

单一技术支撑的互联网时代,物理场景的资讯、社交沟通、购物、生活服务等迅速完成线上化、网络化,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集中,以及平台对于交易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化运营,皆因为浅层和初期的数字化容易规模化扩张所致。且消费互联网对于节点和资源丰富度的要求,在几乎所有的领域不断形成集中。

数字化深入发展阶段,重点在于纵向专业的突破,对于平台所覆盖主体数量的要求不再作为核心条件。

典型的发展层级包含:8大能力模块的云化,便于各类主体的接入和持续在线。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和行业领域,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基于能力平台,持续构建和完善相关模块的专业知识和最佳实践能力。

比如律所行业,最顶级的律师事务所基于数字化能力平台,将其律所数字化管理运营和律师数字化管理能力,以及面向客户的综合法律服务能力,形成其他律所可以购买调用的专业能力。

制造行业不同类型的领先企业,则也可基于云化的综合能力支撑,完成从业务规划、厂区建设、上游供应链、生产管理,到营销、销售和综合管理等多个模块最佳实践和经验的数字化和线上化,从而同类型、同行业企业可以调用其能力,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及时的调整和优化,更多的使用者贡献更多、更完善的数据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到云端,更新进化的能力进一步赋能所有使用该平台的对象。

在价值的分布方面,最底层的各项能力,以基础设施、类水电气般的普惠机制定价和运行,而非类似互联网阶段集中化平台的动辄数千亿、万亿的超额利润,以非盈利的方式,保障相关人才和机构成本与激励的同时,确保针对各项技术的持续投入能力。

而基于底层能力构建的各专业和行业的通用能力,则同样是共建、共享的相对普惠的方式。最大的价值,分配于基于底层和中间层能力最终输出到客户的专业化的各类型产品和服务商。持续支撑其创新、策划和交付更具优势的品牌、产品和服务。

每一个层级、每一个能力模块,都无法由单一的主体来承接和持续进化,因而需要形成各具优势的人才和机构平等合作的分布式合作网络,网络聚集的能量越多、越大、越完整,创造和贡献于网络的成员能够获得和调用的能力和资源则对应持续提升,确保每一个主体都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每一个合作网络离不开构建网络的各个节点的贡献,而又不存在一个中心化的节点,不被任何一个或者多个节点所控制,以自驱动、自运行、自协同和自进化的方式,优胜劣汰的机制,确保每一个网络中的成员节点,在特定的能力或领域,持续进化和投入,持续保持最优的能力,否则基于网络的机制,将由外部的更优成员进入网络,替代原有的节点。

ー15ー

数据主线与数据驱动(8的平方)

8项数字化核心能力围绕主体的运行不是割裂进行的,而是基于数据为主线、动态驱动和持续进化的。

数据维度相关能力模块包含:定义,标准,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安全等。

定义:

任何主体和场景而言,全量和无边界的数字化和数据采集,其成本和实际操作实施均不可行。

因而数据的范围,需要根据不同主体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和不同场景,要解决的不同问题,反向明确和定义所需要的相关数据源,并且根据数据定义和目标,进行存量数据的盘点和各类型数据实际的获取途径与方式。

标准: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和不同节点的数据,以及同一数据在不同对象、不同维度和不同处理方式的角度均不同,需要在单体对象、多个对象、单个场景和多个场景,甚至不同部门、组织和业务领域之间,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否则后续将造成数据的割裂和数据使用前人工的参与和浪费。

采集:

数据的来源具有其复杂性,既有存量公开的,动态持续增加的相关数据,通过人工和机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捕捉、识别和采集,也有主体自身在操作运行时产生的相关数据,以及主体与其他主体产生关系和交互的工程中形成的动态数据。

数据的采集方式,基于自动化、实时化和全程化的标准,最大化主体自身数据的生成和同步,以及外部协助智能化传感器等设备的采集和同步,最小化人工割裂式参与和填报的非及时、非标准化和非精准化的方式。

传输:

数据采集后或者同步的传输网络和路径的优化。包含近场通讯方式的数据传输,WIFI类局域互联网方式,PC互联网以及5G类电信通讯、移动互联网方式。

随着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采集的增加,对于传输能力和传输成本的控制,成为需优化和突破的能力之一。

存储:

不同路径和来源、不同性质的数据,在分析和应用之前,需要进行有效存储和调用,区分边缘和中心化的不同场景,按需调用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湖等数据技术和机制。

处理:

在进入分析和应用之前,涉及到非结构化数据的结构化处理相关技术,以及数据标签、数据准确性、数据标准性等核查和处理,以及不同维度数据的转换和翻译等处理过程。

应用:

从主体的业务需求、管理需求和外部合作协同等需求反推,对于不同维度数据的颗粒化、精准化授权和管理,以及边缘方式和云端中心化方式、本地化方式的数据分析和应用协同。

期间设计数据的可视化相关技术和工具,数据的BI洞察与分析能力和工具,以及更大更复杂数据量的通用和专向人工智能算法和工具等。

安全:

数据资产日益成为一个主体的核心资产,而数据的内部和外部的流动性、应用性,使得数据的管控和确权以及数据的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从硬件、网络、主体等全节点、角色和全流程角度,既保障数据的可用、可流动,又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需要多种技术和机制的支撑。如区块链技术、联邦学习和更多的隐私计算等相关技术。

ー16ー

专业能力的变革与提升(8的立方)

数据驱动的各项数字化综合技术能力支撑,需要逐步从单个场景实现数字化提升效率和提升产出或创新跃迁,再覆盖到组织的全链条、全场景。真正从企业各类成本的降低和各类效率、价值的提升,创造持续的价值。

专业维度的数字化能力模块包含:

战略与决策,组织与协同,供应链与生产制造,渠道物流,营销增长,交易销售与客户交互,金融与资本,法财税与风控等。

战略与决策:

让组织中不同层级、角色和成员,动态和实时掌握相关的数据,并从多维度进行分析和洞察,以数据而非经验、人工的方式,就业务和管理等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多角度协同跟进,定义目标、明确策略、跟踪进展和问题,完成PDCA的完整循环和优化迭代。

组织与协同:

从组织的规划构建,组织成员的定义,以及更加高效率、精准的成员招募,到成员进入组织之后的互相协同协作,以及实体和线上办公环境和体验的支撑优化等,均得以改造优化和提升。

同时对于组织每一个成员的能力的测试考核,基于知识能力图谱的赋能体系构建,和基于价值创造、价值分配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成员的主动贡献和产出,确保组织保持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供应链与生产制造:

从产品的需求分析洞察、立项开始,到产品在数字化平台上的设计、模拟,反向构建纵向供应链体系的配合协同,以及生产场景的动态管理和协同,横向各类资源的打通和效率最大化等,持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需求度,缩短产品设计生产的时间耗费,降低单位产品的原料、人力、能源等耗费,降低产品的各项综合成本(包含向后的客户售后服务等环节)。

营销增长:

从顾客与组织的全生命周期、全触点,进行路径和节点的规划和管理,基于数字化的动态分析和洞察,构建有效的定位和内容,锁定有效的传播和触达路径,个性化、精准化面向不同对象的内容、方式、与机制,最小化面向营销推广的投入和最大化相关产出。

渠道物流:

产品制造或产品交付过程中相关对象和环节的打通与协同,以最快的速度和效率,最小的库存和资金的占用为标准与目标,反推需要改造和优化的相关环节。

交易销售与客户交互:

面向客户产品销售与交易,以及产品使用和服务交付的相关环节,基于数字化持续改造和优化,围绕人的需求、行为和反馈为中心,匹配畅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等服务,并调动组织内部和外部相关角色和资源,围绕客户的需求、体验和价值,重构主动的、个性化的、专业化的、一体化的服务和交互,最大化客户价值。

最终生产者角色和消费者角色融合协作,从产品和服务的定义开始,到设计制造和交付,相关消费者深度参与,共同投入和共同享受产出的价值。

金融与资本:

基于动态的数字化,金融和资本产品服务机构基于相关主体的授权,可以在动态和全量相关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完全重构相关的数据模型、风控模型和产品模型,在个性化、精准化产品和服务设计的同时,最小化服务对象的定义、触达、成交和后续的跟进,让被服务方的效率最大化、投入最小化,从而使服务方的效率也做到最大化、收益最大化,而相关的风险则持续降低。

法财税与风控:

任何组织的运行,都面临法律、财务和税务规则的约束,数字化场景下,各类专业专家或服务机构,将逐步告别传统线下团队构建和服务的方式,改变长周期、高成本和低效率的服务模式,让更多的主体,在充分授权开放自身相关数据的情况下,各类专业服务前置化、一体化、实时化和动态化,真正为各个主体的风险预防、预警和控制、处置等,创造更及时、精准和有效的价值。

ー17ー

通用能力的开源与普惠

传统商业以各个独立组织为边界,各个组织之间主要为竞争关系,分别从功能和模块的方式,投入构建商业组织运行所需要的人力、技术、生产、营销等职能。

传统的范式,使得各个组织在各个领域和环节、模块重复投入和构建,形成了大规模的无效投入、重复投入。而在数字化技术和平台的支撑下,各模块的范式将得以重构。

每年7、8万亿元的软件开发和投入,绝大多数都是人工的方式,投入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项目的功能和模块开发和交付上。而如果将软件形成一种系统性生成的能力和平台,并且开源普惠,则逐步将减少重复的软件项目开发投入,释放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的资源。

另外,基于数字化,可以将不同商业组织通过人力构建的相关岗位和部门,形成可以多个不同组织灵活调用的各类型商业能力,从组织构建、公司治理、到基本的财务、会计和税务、法务等相关模块,从而让每一个商业组织,以最小化的投入,获得最完整和最高水准的各项专业服务,而无需自行独立架构。

在行业维度,基于统一的数字化底层平台,行业内领先的组织,可以将自身的各个维度的最佳管理和业务实践能力,形成同行业可以调用和输出的方式,从而为整体行业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而非各个行业集中化垄断化的方式。比如在农业的种植和养殖,专业药店的管理,或离散型、流程型生产制造,医疗领域等。

通过基于数字化将越来越多的通用资源、服务和能力的线上化,行业和专业能力与服务的线上化,以及软件、硬件等范式的调整和转换,将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金资源。

另外随着虚拟机器人和实体机器人等的充分发展和使用,以及数据驱动减少环节和提升效率而减少的非专业岗位的使用,将从各个维度倒逼从学校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体系从低维度、低水准、重复化的层面,不断提升到输出真正可以创新和突破核心技术与能力的各类人才的体系和机制。

ー18ー

聚焦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

通过各类要素的持续提升,特别是人才、资本和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并通过横向互补合作的方式,基于不同专长和能力的有效协作,则将推动不同范围内,面向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真正突破。

包含且不仅限于: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软件和硬件类核心技术的突破,关乎整体人类福祉的能源类技术、食品类技术、医疗健康类技术、以及太空探索技术,和面向内在精神提升的文化艺术类供给的持续丰富和突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