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红利的消失,什么开始涨起!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流量红利消失。

1、人口增长停滞,网民增长瓶颈,总流量池接近极限。

2、对存量流量的激烈争夺,导致流量成本越来越高。

3、内容过剩,同质化越来越高,优质内容越来越多,免费流量越来越难获得。

4、GDP增长失速,需求持续萎缩,各行各业严重供过于求。

5、流量变现越来越难,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粗放式的流量思维难以为继。几百万粉丝的大V无法变现比比皆是,名人明星带货拉胯时有发生。

流量红利的消失,我们从两个侧面不难看出。

线上流量

这两年尤其是近一年,按理说口罩是有利于线上流量的,国内流量大户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快手、腾讯、百度,个个业绩增长乏力,股价持续大跌。就连“短视频天王”在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也遇到了增长瓶颈,作为全球第一独角兽估值从4000亿美元大跌至3000亿美元,其创始人身价也大跌28%(据最新《2022胡润中国百富榜》)。

线下流量

线下流量比线上流量更惨。线下流量持续下滑的趋势一直没变,加上口罩影响,线下流量大户比线上的更惨。以大润发、永辉、华润超市、苏宁、红星美凯龙、步步高超市为代表的线下流量巨头,业绩持续下跌,经营越来越困难。

流量红利的消失,什么开始涨起!

二、从流量思维到增长思维。

过去粗放的流量思维不再有效,新形势下需要精益管理的增长思维,这是一套不同于流量思维的全新打法。

1、从流量到变现。

正如以上分析,鉴于流量尤其是免费流量获取越来越难、付费流量又大同小异,企业虽然仍需要注重流量获取,但更重要的、能起到杠杆作用的、能大幅增长业绩的空间,在于如何提高转化率,实现流量的高效变现。

这就需要一套高效的转化方法,对此我建议大家参考我原创的“有形证据体系”、“VCEB转化模型”等工具,这些工具都收集在我的《商业底层操作系统和主流商业模型》专栏中。

2、从获客转移到供需平衡。

过去,我们把重心都放在需求端,缺乏对供给侧的重视,找到供需失衡点,从供需再平衡中找到机会。供给侧需要我们更加注重产品,在客户的全流程体验中挖掘增长机会,打造能够锁定客户的差异化优势,同时还要注重品牌势能的提升。

3、从营销思维到增长思维。

增长思维比营销思维视野更宽、运作更精细:找到PMF(product market fit),以产品的啊哈时刻(客户核心价值的兴奋点)为支点,以北极星指标(增长唯一重要指标)为杠杆,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4、从AARRR模型到“增长八道关”模型。

相对来说,AARRR模型比较粗放,也不符合很多流量到变现的真实情形,另外它只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

AARRR模型即流量到变现的五个步骤:Acquisition(用户获取)、Activation(用户激活)、Retention(用户留存)、Revenue(收入)、Referral(用户推荐)这个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这5个单词分别对应着用户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

增长八大关指的是:①认知:让用户发现你;②接触:让用户涌向你;③试用:找到真用户;④首单:让用户冲动起来;⑤复购:让用户爱上你;⑥习惯:让用户离不开你;⑦分享:让用户推荐你;⑧黏住:让对手抢不走你的用户。

5、从内容生产到内容传播都需要迭代。

内容生产需要嵌入更多更吸引人的信息“病毒”、分享与转发因子、有价值的差异化增量信息,注重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结合,提供给用户更多的情绪价值,并挖掘企业之内与生俱来的戏剧性(有关创始人、产品、服务、客户等的故事)。

掌握引爆点的三原则:附着力法则、个别任务法则、环境威力法则。

深知引爆流行的MAYA法则:熟悉的惊喜,即:曝光效应带来熟悉,从而带来安全感;惊喜带来大脑的兴奋与活跃。并熟悉病毒传染的基本规律。

洞悉热点是如何形成的:以内容为王、产品极致为基础,打破内容休克怪圈(无限增长的优质内容与有限注意力之间的矛盾导致),嵌入分享基因、培育优质粉丝,建立分析信任,让意见领袖背书。

掌握让内容创意更有粘性的六大法则:

①简约:深刻理解少就是多,越聚焦越有力;

②意外:打破常规,带给惊喜,激发兴趣;

③具体:能具体绝不抽象,能数字绝不文字;

④可信:如果受众不信,一切都是白费;

⑤情感:不能激发情感的内容,很难影响决策;

⑥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故事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