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
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提出,贫穷的表面原因是因为财富的匮乏,但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社会机会、资源的不平等。而这种机会的不平等会让那些原本有可能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改变经济状况的穷人失去重要的脱贫机会。这一观点直接继承自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中,深邃的社会洞察力让他将贫困视为一种“权利的不足”,而不单纯是供给不足。这种权利,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机会均等的权利。
什么叫做机会不公平?现实中的实例很多。比如,当人道组织为非洲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化肥援助时,使用化肥的贫农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但第二年持续使用化肥的贫农数量却远远低于预期。调查人员一询问,才知道很多获丰收的农民第二年依旧难存下足够的钱购买化肥。越是贫穷的人群,意外开支越大。
“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家庭的琐碎开支让他们鲜有储蓄、投资,乃至思考规划未来的机会,尤其奇怪的是,当收入增多时,这些意外开支往往也会增多。原本就不多的利润,经过它们的分食之后,很难有效地投入再生产。而在这方面,政府并没有为穷人提供足够多的机会。例如更优质的医疗、社会保障的提供,就可以明显减少穷人们的家庭开支,而更方便获得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渠道,此外,建设更近的收购站,增派售后辅导人员等等,都能够明显降低穷人使用化肥的成本。这点成本或许对有钱人来说微不足道,但这一点资金对穷人的再生产活动却有雪中送炭般的重要性。
在世界上的相当一部分地区,穷人意味着社会竞争中被淘汰的那一批人,或者说是一群经济上的“失败者”。在社会“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失败者的增长肯定是远多于成功者的。而在一个成功学泛滥的社会,穷人阶层往往被主流文化所先天忽略。长此以往,贫富差距的问题愈加显著。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财富流向的不合理源于国家分配体系的不公正。
我们再以教育为例。众所周知,富人通常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教育程度低造成穷人就业的困难,因此,不得不谋生的穷人们只好跻身为城市非正规经济大军的一员。地摊、小贩、打零工等等活路成了这些人主要的谋生手段。但这些价格低廉的工作实际上无法让他们积累足够的储蓄和资本,他们的后代实际上也没办法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也没有经济能力独立创业,如此,贫穷的恶性循环依旧世世代代在延续。
因此,为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励志书里边如何致富的动人故事,而是要学会:怎样积攒下人生的第一笔社会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