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知识不够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01/
假设你是第一个从猴子进化成人类的“第一人”,这个时候你的生活注定艰难:
要找吃的食物,但不知道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有毒;想要狩猎,没有打猎的工具和技巧。
如果你很幸运的活了下来,并且繁衍后代随着子子孙孙越来越多,你需要考虑种粮食和蔬菜,但搞不清楚哪些是种子、哪些可以在什么季节种植等等,这才是所谓的人生艰难。
幸运的是,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人类已经存续了数千年。在这数千年里,各个领域都曾经出现过许多英明神武、智力超群的人,他们已经从各个角度对这个世界进行过研究思考和实践。
同理,今天当你应聘到某家机构去负责一些具体事情和任务的时候,它们可能已经被完成过很多次了,前辈们可能摔过很多跟头才做到现在的水平,积累成你看到的模板、流程和制度规定,形成他们头脑里对于解决问题的敏感、警惕和直觉。
如果不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么多的前辈、上千年的思考和实践,犯过无数次的错误总结出很多经验,这里面一定有许多东西值得你去借鉴。
因此在真正有所创见之前,你首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过的方法、犯过的错误。
所以大部分人在有所成就之前,都有一个漫长的时间需要去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教训,这个时间包括了你在学校受教育的阶段,也包括你在工作岗位上的历练阶段。
如果你不愿意去做这些,而是妄想凡事都自己搞定,那就很尴尬了:因为你认为的大部分创新和值得自豪的地方,都已经有人做过而且比你做得更好,只不过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这些什么植物能吃、如何种地和狩猎就是人类最古老的知识;在你的岗位上,如何判断一个客户是否会买你们的产品、如何做好一个项目等所涉及到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模板方法模型框架等就是你们的独特知识。
因为有了这些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自然和社会;因为有了这些知识,让我们干活解决问题时效率更高、产出更多,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反过来讲,当你做不成事情的时候、遇到问题总是搞不定的时候,背后一定是因为缺乏了相应的知识积累。所有不成器的背后,大概率是因为你的知识太少。
/02/
也许有人说,我博士毕业为什么创业不成?我的知识很多呀。
因为创业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啊!
创业说白了就是要用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但问题是你只有专业知识欠缺客户知识,自己闭门造车做出来的东西,还认为自己做的东西技术如何先进、水平如何高,但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不是客户真正需要的,也没戏啊!这不过是你的自嗨。
而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博士的知识结构并不一定适合创业这个事情(并不是说博士不能创业),单纯的博士的知识是在某个点上的深度。而创业成功则需要的是除了深度还有知识广度。
舔狗说我对女神一往情深殷勤备至为什么他不感动不跟我结婚?
发出这样的疑问说明你对婚姻、感情的知识欠缺,没有一个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说过你对异性好人家就有义务对你好吧?
在感情上,甚至无条件地对一个人好会被人鄙视。而婚姻则是更复杂的主题,它需要感情又超越感情,还涉及到经济条件、性格习惯、文化家庭等多维度的因素,凭啥你对人家好人就跟你结婚哈,有这种想法就是没知识的表现。
活得通透的人,有成就的人都积累了星辰大海般的知识,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为这些知识,让他们看世界、分析问题的时候客观深刻直达本质,解决问题的时候游刃有余庖丁解牛。
如果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那必须下功夫去学习,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积累海量知识。
/03/
按照认识论的观点,人类的知识都来自于实践,虽然“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 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 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识虽然来自于实践,但并非每一条你自己都要实践一遍,大部分最有效率的成长方式是学习他人已经被验证过的知识。
任何追求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爱学习并擅长学习的,他基于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去持续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我所认识的、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能够保持效能的所有人,几乎都和我一样在不断地学习。无论是企业主管还是学者,无论是军队的高级将领还是一流的医生,无论是教师还是艺术家,无一不是如此。”
在日常的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无论哪个领域的卓越者,即便是我们传统上认为起点比较低的人(基础学历低,例如许多企业家、高级的技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初始学历仅小学、中学毕业),但在他们后天的实践中通过读书、跟人学习、在干活中摸爬滚打等方式,养成了对于知识的敏感度和极强的学习动力,并形成适合自己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了大量其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
基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些高手和专家们都有以下共性:
- 积累了自己所在领域海量的知识(数量),当你与他们交流时会发现你知道的他们大都知道,你最近刚学习到的觉得很时髦的知识可能他们早就了然于胸,可怕的是还有许多“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对于他们就是常识(这就是常说的认知上的差异)。
- 他们对于知识掌握的深度要远远超过普通人:不仅仅知道是什么,而且明白如何去做、解决什么场景下的问题、并且知道为什么要用这些知识。
- 虽然他们掌握的内容很多,但这些知识在他们的大脑里面却清爽无比,因为他们平时记忆的只是知识的结构和高阶的概念,遇到问题时他们可以从上到下的去查找。
- 他们都有明确的知识获取目标,所以他们的敏感性很高,当遇到自己不懂但又需要的知识时,他们行动力超强,很快可以利用自己高超的学习能力去快速学习,将新知识转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里。当看到碎片化的内容时,他们可以快速吸收。
/04/
如果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强悍的学习能力是基础条件:
对于现代人而言,如果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未来甚至可能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工作环境,更不大可能在某一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当然,仅仅学习能力强并不一定能成为专家(因为成为专家还涉及其他因素,譬如实践机会、思维方式方法等),但起码可以让你超越社会上90%以上的人(因为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爱学习,即便在那些所谓“爱学习”的人中间,大部分也因为不得法而令自己的学习无效)。
同时,在相关领域拥有海量的知识储备也是真正能够产生创新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储备才可能在解决遇到的问题时游刃有余,在实践中产生真正的创新。
许多人总是用爱因斯坦那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来为自己的懒惰辩解,但大部分人可能不了解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就习惯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对高等数学非常感兴趣,而他说这句话的本意也是认为在研究中要重视直觉和灵感的作用。
牛顿还说过“如果说我看的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强调继承与借鉴的价值。杨绛先生也说过“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没有宽厚知识积累的想象力只不过是胡思乱想而已。
中科院数学所的教授曾经每个月收到来自于“民科”声称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都可以用麻袋装,但他们基本上是不看的:因为仅凭一些基础数学知识就认为自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类似于说“骑着自行车上了月球”。
大家也经常看到“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独立思考的前提是你读过上百本经典”,大致都是这个意思。没有高质量大数量的输入,又怎么会有高质量的输出?
在任何一个领域内,要想做到真正的卓越,海量的知识储备都是它的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就认为自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一定是想多了!
/05/
那如何才算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呢?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参加过各种考试的,是不是会考试就是会学习呢?是不是学霸就代表了学习能力强?
还真不是!
在学校学习和在岗位上学习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在任何学校学习都有人告诉你要学什么、大纲和主要方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如何考核等问题。
但当你到工作中的时候会发现,这些统统没有人告诉你(或者即便有人说也是零散的、片段的),这个时候学什么成为了第一位的问题,因为不知道学什么许多人就放弃了,有的人什么都学,结果一样是无效的。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比努力重要”。
因为不知道选择什么,我见过许多在最顶尖高校获得很高学历的人,在毕业后却很少系统地学习。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周期飞快,这时候学什么、如何学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传统的静态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变化。但我们的大脑对于信息和知识处理的能力是在农业、工业社会发展成熟起来的,适应于信息和知识数量有限的环境,对于如何在更快速变化的环境里处理信息和知识则尚不适应。
职场上的学习方法,核心其实是三个点:第一个是学什么,第二个是怎么学,第三个是学到什么程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个人知识体系。
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讲的,学校学习有大纲学什么不是问题,学到什么程度有考试来测验,但对于成年人这两块都没有人指导,完全靠摸索,有的人探索出来一些体会,但大部分人完全靠本能,效率很低。
而第二个怎么学,学校里面更多的是狭义学习:读书、作业、练习、考试,而成年人的学习虽然也需要这些动作,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从个人实践中学习,就是干活然后再总结干活里面的所得形成个人的独特知识,这也是很多人不具备的能力。
虽然不少人整天将复盘挂在嘴边,但真正有效的从实践学习的方法却没有真正掌握,造成没办法提升自己。
综合以上,如果职场人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许多要学的东西。KMCenter的“卓越密码: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在线课程有详细的讲述和很多练习去提升这些能力。
进一步说,方法的价值需要去投入时间做才能发挥出来。掌握了高效的方法仍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从书上学、从实践中学、个人去学等,量变到质变,最后才能真正具备较高水平。(本文内容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该书在京东、当当和淘宝都有销售)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分享的知识,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